來源:時代財經
隨著非上市險企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接近尾聲,各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狀況也隨之揭曉。
時代財經梳理發現,截至2月14日,已經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60家人身險公司和74家財險公司中,有7家險企的償付能力持續未達監管標準,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且均為中小險企。與此同時,尚有17家險企未按期披露償付能力報告,其財務健康狀況成謎。
這7家險企包括華匯人壽、三峽人壽、北大方正人壽等3家人身險公司,以及華安財險、安華農險、珠峰財險、前海財險等4家財產保險公司。這些險企主要是在公司治理、聲譽風險、操作風險以及可資本化風險等領域存在一定問題。
此外,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合計有21家險企的風險綜合評級不達標。這意味著,除已明確償付能力不達標的7家險企外,部分未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險企,其償付能力可能同樣不達標。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谘詢合夥人周瑾對時代財經稱,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是保障保單持有人權益的關鍵。若償付能力充足,公司可在持續經營的基礎上,逐步解決潛在業務準入、產品銷售、資金運用、監管報送、消費者權益保護、數據安全等問題。一旦償付能力低於監管標準,保單持有人權益可能將無法保障,公司可持續經營的基礎被動搖。在這種情況下,監管會要求公司迅速提升償付能力,以確保保單持有人利益不受損。
值得關注的是,據監管新規,償付能力情況還會影響到財險公司互聯網財險業務的經營準入,近期有10家財險公司暫停了互聯網財險業務。

7家險企不達標,10家財險公司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
償付能力報告是衡量保險公司健康狀況的“晴雨表”。據相關規定,保險公司需同時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這三項指標,方為償付能力達標公司。
在險企當季償付能力報告中,通常披露的是上一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但由於2024年4月監管政策調整,險企風險綜合評級由每季度一次調整為每半年全麵評價一次,因此部分險企在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的為當年第二季度評級結果。
目前,134家保險公司已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有7家險企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償付能力不達標。
這7家險企包括華匯人壽、三峽人壽、北大方正人壽等3家人身險公司,以及華安財險、安華農險、珠峰財險、前海財險等4家財產保險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險企最新兩期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償付能力持續未達監管標準。
除了上述7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之外,還有多家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告急。
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來看,前海財險、亞太財險、國聯人壽2024年四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跌破120%。同時,幸福人壽、中華聯合人壽、北大方正人壽、弘康人壽等多家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20%-130%之間。
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麵,華安財險、鼎誠人壽、德華安顧人壽、幸福人壽、中華聯合人壽、國聯人壽、北大方正人壽、弘康人壽等多家險企2024年四季度末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不足100%。其中,國聯人壽、中華聯合人壽均低於80%。
對於償付能力指標接近監管要求的保險公司,監管部門也不會坐視不管。相關規定指出,對於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20%的保險公司,監管部門會將其劃為重點核查對象。
而更具行業衝擊力的當屬2024年8月發布的《關於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這份被業內稱為“最嚴互聯網保險新規”的文件,設定了嚴格業務準入門檻,開展互聯網財險業務的財險公司,需符合最近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不低於120%、核心償付能力不低於75%以及風險綜合評級為B類及以上等條件。
《通知》發布以來,行業影響顯著,已有10家財險公司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華安財險、都邦保險、渤海財險、前海財險、富德產險等5家險企在新規生效當月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此外,因不滿足監管政策的最新要求,安華農險、長安保險、珠峰財險、安心財險等4家險企已不能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2025年1月17日,亞太財險也公告暫停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
化解償付能力風險,多家險企增資自救
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險企也在積極自救。
為應對償付能力壓力,上述7家險企正通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強化業務管理以及增資擴股等方式,積極縮小風險敞口,確保償付能力回歸健康狀態。
華匯人壽與安華農險雙雙因公司治理問題導致操作風險偏大,風險綜合評級降至C級。其中,華匯人壽因擬任高管任職資格無法取得,導致董事會、監事會無法正常運行,合規製度有效性存疑。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三峽人壽、北大方正人壽、珠峰財險、前海財險等機構則困於償付能力充足率承壓的可資本化風險問題。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多家險企開啟增資。三峽人壽近期計劃增資15億元,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三峽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兩家國資平台將新進駐股東名單。三峽人壽在最新償付能力報告中指出,隨著增資到位和可資本化風險的改善,將進一步優化公司戰略,縮小戰略風險敞口。
珠峰財險在2024年12月獲得西藏金融監管局0.8億元增資批複後,公司可資本化風險得到有效改善。2024年四季度末,珠峰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54.86%,環比均提升28.77個百分點。此外,前海財險則通過多項措施確保償付能力充足,北大方正人壽則致力於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華安財險在可資本化風險、聲譽風險、操作風險等多個領域均存在風險。其在多個層麵展開應對措施。
華安財險相關人士對時代財經稱,隨著保險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公司也正在加快推進合格戰略投資者的引進步伐,並通過加強科技評分工具利用等方式,提高業務管理水平,減輕承保端對實際資本的消耗,投資端也將根據市場形勢及時動態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降低風險資產敞口,保證資產安全。
華安財險於2024年12月28日召開臨時股東會,審議通過了增資擴股方案,同意公司增資擴股、引進優質投資者,以進一步提升償付能力水平,促進公司持續穩健發展。
業內人士向時代財經指出,監管指標改善與實質風險化解並非簡單線性關係。以三峽人壽為例,盡管國資股東注資或能暫時緩解償付能力危機,但其戰略風險敞口收窄仍需依賴產品結構優化。這恰好印證了監管層的深層意圖——本輪增資潮不應僅是資本數字遊戲,更需推動商業模式從規模驅動向質量驅動轉型。
本文由官報私仇網发布,不代表官報私仇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0vcsy.com/B0mxj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