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貓頭鷹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貓頭鷹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鴟鴞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鴟鴞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鶿叫”是什麽?你知道嗎?
前天和小夥伴們一起晨練的時候,沉浸在幫我搜集方言詞語中的小爭帥哥忽然問:你知道鶿叫是啥(sa)不?想了想,似乎是說貓頭鷹吧!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就把貓頭鷹稱為鶿叫。那個時候的農村,貓頭鷹、烏鴉、喜鵲、小麻雀很常見,出門抬頭,院裏的樹上就站滿了鳥兒,嘰嘰喳喳的在吵鬧說唱,熱鬧得很!
帥哥說,如今字典也查不到這個說法了。是啊!這麽多年過去了,我也再沒有見到過一隻貓頭鷹,僅僅在魔幻電影《哈利波特》裏看到過它的樣子,還有可能是電腦合成的。貓頭鷹的方言稱呼逐漸消逝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為了確認這個稱呼的可靠,我回家就先查字典,果然找不到貓頭鷹的這個別稱,隻找到了音近的鴟鴞(chi xiao均讀一聲),解釋為:頭大,嘴短而彎曲。吃鼠、兔、昆蟲等小動物,對農業有益。種類很多,如鵂鶹(xiu一聲 liu二聲)、貓頭鷹等。看來,鴟鴞涵蓋甚廣,種類比較多。
又專門搜索了《詩經•豳(bin讀一聲)風》中的《鴟鴞》篇,翻閱了注釋,其解釋說鴟鴞是貓頭鷹。問過很多人,也未能得到準確答案,後來多方查閱資料方知貓頭鷹、以及叫做水擔鉤兒鳥的鵂鶹均為林鴞類飛禽。貓頭鷹學名雕鴞,鴟鴞學名縱紋腹小鴞。看來,就連比較權威的工具書和文史記載也存在著出入。
《詩經•豳風》中的《鴟鴞》應該是鴟鴞(陝西話鶿ci叫),代指貓頭鷹。因其頭部似貓,故俗稱“貓頭鷹”。鴞大多習慣在黃昏或夜間活動,民間又稱其為“夜貓子”。鴞的喙和爪都彎曲呈鉤狀,銳利,嘴基具蠟膜。兩眼生在前方,四周羽毛成放射狀,形成所謂“麵盤”。周邊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鬆軟,飛行時無聲。95%的食物是鼠類,間或捕食小鳥或大型昆蟲。鴞是人類的朋友,捕鼠的能手。
貓頭鷹長相古怪醜陋,兩隻眼睛又大又圓,在黑夜裏放射出一縷寒光,令人不寒而栗。起飛時卻像幽靈一樣飄忽無聲,叫聲陰森淒涼,特別是還能發出笑一樣的聲音:咕-咕——喵,更令人恐怖,俗語“咕咕喵”也就指的是貓頭鷹。家鄉老輩人們常說:“不怕咕咕喵叫,就怕咕咕喵笑。”還說“咕咕喵進了莊,不是就是傷。”因而貓頭鷹被視為不吉祥,稱作“報喪鳥”。
小時候,夜裏隻要一聽到貓頭鷹叫,大人就會讓我們朝著它們發聲的地方又吐唾沫又跺腳,還要連續大喊幾遍:“燒火做(zou)飯,咕咕喵肉燉爛!......”,說這是一種“破法兒”。
貓頭鷹的別稱是鴞、梟、夜貓子。流傳的諺語有:
夜貓子進宅 —— 無事不來;沒安好心。
老鷹變成夜貓子 —— 一輩不如一輩子
家雀跟著夜貓子飛 —— 吃食的吃食,熬眼的熬眼。
看看這貓頭鷹呆萌可愛,走路的姿勢很啊!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