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價有望階段性走強?
582025-07-04 17:10:12
由於唐振楚國民黨大老的身份,使得其兄長在大陸解放之後,被打成黑五類,慘遭批鬥,生活艱難,在不得已的狀況下,伯父將唐浩明送給一位工人收養,因此唐浩明有另一個名字叫「鄧雲生」。
直到唐浩明33歲考上華中師大曆史係碩士時,才與父母第一次通信,1985年,與母親在香港見麵,翌年與父親相見,骨肉分離整整30幾年。
目前,唐浩明許多親友都在台灣,母親高齡90,在台北生活。兩位女兒都在台灣上大學、工作、組成家庭。而他的哥哥唐冀明於80年代中期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師承夏誌清教授,90年代赴台任教,目前是政治大學中文係教授。 也因為如此,即使父母的文化水平極高,但對唐浩明的影響不大,反倒是他生長的湖南,形塑了他的文學創作之路。
楊度曾說過:「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靈山秀水加上重教育的傳統,使得湖南於近代中國人才倍出,屈原,王夫之,曾國藩,左宗棠,楊度,譚嗣同,張之洞、齊白石,黃興、毛澤東,劉少奇、朱�F基、丁玲等,唐浩明就自承,他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至深。
還有一段奇妙的緣分,似乎在冥冥之間讓兩代的湖南知識精英跨越時空,成就了彼此。唐浩明的老家與曾國藩的家鄉相距隻有15裏地,唐家的祖先曾經辦了一個私塾,請了個名塾師汪覺庵。
曾國藩年輕時為求這位名師,入唐家私塾讀書,後來他當了大官,唐家修族譜,就請曾國藩撰序。而在150多年後,由唐家子弟唐浩明為曾國藩編全集、寫下曆史長篇。
⠦初,畢業於文學史研究院的唐浩明,分發到出版社當編輯,負責「曾國藩全集」的編纂計劃,他曾經從曾府百年老檔中整理出約百萬字的曾氏家書,在完成了30 大冊、1千5百萬字的曾氏全集後,發表了7、8篇研究曾氏的學術論文,並興起了為曾國藩作傳的念頭。隨著120萬字的《曾國藩》完成,唐浩明浸淫於曾國藩的世界,整整十年有餘。
《曾國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先後於90~92年發表,一時間紅遍華人世界,與二月河的清帝係列共同掀起了中國90年代曆史小說熱,也在往後10年帶動了曾國藩研究熱及曾國藩相關題材圖書的出版風潮。不但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兩岸高層政治人物也有不少成了唐浩明的書迷,例如朱�F基。
曾國藩,這位於清末帶領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之變的名臣,是近代中國最顯赫也是最有爭議的曆史人物之一,他曾經被賦與「中興名
臣」的形象,然而他也曾被定位成鎮壓人民起義的劊子手,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言人,這套書生動的還原了曾國藩複雜且豐富的一生,從中折射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優缺點,從另一個角度觀之,也為曾國藩在曆史上的評價起了「翻案」、「正名」的作用。此外,曾國藩在求學問、人格培養、意誌鍛煉、為人處事以及官場的應對之道,有其獨到之處,對現代人生活各層麵,都能發揮借鑒的功能,也因而有了「為官要讀《曾國藩》,經商當讀《胡雪岩》」的熱門說法。 爾後唐浩明筆下的《楊度》、《張之洞》,也有同樣的神髓。
楊度在中國首推君王立憲政體,也是策動袁世凱稱帝的推手;張之洞在近代中國推行洋務運動,同時也是滿腦儒家禁錮的封建官僚。這些處於新舊交替時代的晚清知識精英,峰芒畢露,熱情澎湃,然而,他們在曆史上評價,大多功過交錯、善惡難斷。
唐浩明試圖還原他們的麵貌,以文學的筆法,強化他們的豪邁與悲劇性,反應了中國知識分子在亂世的處境與選擇,同時也藉由他們,勾勒出晚清波瀾壯闊的曆史場景。因此人稱他的三部作品為「天下之變激情演繹晚清三部曲,鑒古今世事洞明煌煌九大卷」。
也有人評論稱二月河寫的是「明君」,唐浩明寫的是「明臣」。對此種說法,唐浩明是有意見的,他認知裏的曾國藩、楊度、張之洞都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中的一分子,而他想探索的是這些知識分子在大變革時代的精神世界。 不過,三部曲果真有完成,結束的氣味,就在《張之洞》的新書發表會上,這位當紅的曆史小說家宣布封筆了。
「封筆」是指不再創作曆史長篇小說。唐浩明稱自己的寫作像是「帶著鐐銬在跳舞」,寫得太累了,也自謙才情尚嫌不足,超越自己。曆史長篇動輒百萬字以上的規模,唐浩明形容自己就像農民一樣,一筆一劃,實實在在的耕耘了幾百萬字。
再寫一部,又是五六年的光陰,年紀大了,精力不濟,能不能寫好沒有把握。不過,能有耐心將這種大部頭曆史長篇看完的讀者愈來愈少,這也是唐浩明決定封筆時真心的歎語。
⠥浩明目前是長沙嶽麓書社擔任編審,正著手進行《曾國藩家書》的點評工作。 他以16年的歲月耕耘《曾國藩》、《楊度》、《張之洞》三部作品。
在又一個收獲季節到來的時候,《唐浩明文集》走向了讀者。文集由《曾國藩》、《楊度》、《張之洞》三部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組成。在經曆了《曾國藩》的風靡海內外,一時洛陽紙貴,看過了《楊度》連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驚異於《張之洞》銷量竟達百萬之後,人們的興趣轉向了創造了這一切的唐浩明的內心:他走進曆史的心路曆程。
唐浩明認為:“所謂“敬畏”,要求作家不能隨心所欲地去杜撰曆史、曲解曆史,隻能在把握筆下那個時代和所要描繪的主要人物的曆史基調的前提下,去充實曆史、提煉曆史、鮮活曆史。
因種種原因,史料打上了濃厚的個人色彩,作家則要站在文化和人文的立場上,去掉人為的包裝而恢複其本來的麵目。這就需要作家既具有史家的德與識,又具有藝術家的敏銳眼光和非功利的良知。
尊重曆史的本真狀態,在此基礎上去飛揚作家的藝術才思。這便是曆史小說大師留給我們的啟示。
中國的曆史,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共同創造出來的,作為一個民族的共同所有,一旦遭遇輕侮,就會犯眾怒,惹公憤。對於不尊重中華曆史的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譴責的權利。常言說“千夫所指,不疾而死”。戲弄曆史的人,必將受到曆史的懲罰。
作為編輯,唐浩明在十多年的潛心創作生涯中,翻閱了數以千萬字的各種史料。曆史上那些波譎雲詭的大事件,那些趕風逐浪的頭麵人物,以及許許多多的掌故軼事,都會激起他的創作情緒,但讓他從內心深處發出擊節之歎的,還是前人所遺留下來的那些寶貴的人生智慧。
正是在這些深藏在古舊發黃卷帙和枯燥無味文字中的智慧的吸引下,唐浩明走進了曆史,走近了對他充滿魅力的一個個曆史人物。
早在少年時代,唐浩明就對文學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壓抑的興趣在他三十七八歲上一發而不可收,是因為他心中的那無法擺脫的情結。“晚清是與中國現代社會關聯最大的一個時期,因為有晚清的劇變,才有今日中國之選擇。這個曆史的轉折點現實意義最強,最值得思想家去思索,曆史學家去總結,小說家去表現,老百姓去回顧。”
二月河寫的是明君,唐浩明寫的是明臣。對此種說法,唐浩明不以為然。他視野中的曾國藩、楊度、張之洞是中國傳統的“士人”,是知識分子中的一分子,唐浩明要用文學的手段探索他們在大變革時代的精神世界。在他的筆下,曾國藩被更多地從政治學、傳統文化的層麵表現,楊度被更多地著墨於精神世界的複雜,而張之洞人物性格的展現,則兩者兼而有之。
唐浩明想做的,就是濃墨重彩寫出知識分子的本質色彩,為讀者增加一個觀察曆史的視角。
長篇曆史小說《曠代逸才――楊度》
長篇曆史小說《張之洞》
隨筆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
隨筆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
長篇曆史小說《彭玉麟集》
《曾國藩全集》、《從湘軍士兵到共和國元帥》 、《寶慶竹刻》
《樸素――莊子美學思想的重要內容》、
《曾國藩對人才的重視與知人善用》、
《曾國藩非漢奸賣國賊辨》、
《曆史人物的文學形象塑造》、
《從詩歌創作看張之洞的真性情》、
《帝王之學:封建末世的背時學問》、
《千金不換的回頭浪子》、
《曆史上的曾文正公與小說中的曾國藩》
《曾國藩》2003年獲得首屆姚雪垠長篇曆史小說獎,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二十世紀華文小說百強之一;《楊度》一書曾獲中國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及中國優秀長篇小說獎。
《張之洞》榮獲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曆史小說獎。
先後被評選為:全國首屆中青年優秀編輯、中國書業界十大新聞人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南省首屆優秀出版專家。
主要兼職有: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湖南文史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湘潭大學及湖南商學院客座教授等。
唐棣 | 唐浩明 | 唐甄 | 唐景崧 | 唐生智 | 唐蘭 | 唐槐秋 | 唐九紅 | 唐群英 | 唐笑 |
唐生明 | 唐才常 | 唐淮源 | 唐文治 | 唐建強 | 唐運祥 | 唐慎微 | 唐未兵 | 唐修國 | 唐澍 |
唐有祺 | 唐�| | 唐之享 | 唐家璿 | 唐順之 | 唐大柏 | 唐廷樞 | 唐紹儀 | 唐一禾 | 唐守正 |
(1)http://gb.cri.cn/3601/2004/09/14/1266@299631.htm
(2)http://shzq.net/zjtkm.html
(3)http://www.cocobook.net/writer/tanghaoming.htm
(4)http://lib.hnswdx.gov.cn/ds/ReadNews.asp?NewsID=539
(5)http://www.fsonline.com.cn/news/foshan/jjtest/200606190053.htm
(6)http://www.8dou.net/html/writershow_1000001046.shtml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