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66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子曰:“自古皆有,民無信不立。”
從古至今,我們無論是經商,還是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要講求一個誠信。因為有了誠信,顧客才能對你的產品放心;因為有了誠信,朋友才能對你的困難盡力。
然而可悲的是,現在的人們對於誠信的重視,越發淡薄。比如我們現在,最害怕的就是朋友開口“借錢”。不借吧,畢竟朋友一場,不幫忙似乎不仁義;但是如果咬咬牙借了,那簡直是一邁步,就踏進了萬丈深淵。
以前是嫁出去的女兒猶如潑出去的水,而現在則是借出去的錢猶如潑出去的水,再也回不來了。更甚至有好多人為了自己寬心,從他借錢的那一刻起,就抱著沒打算要的心態。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對世界不信任的悲哀。
又如前幾日,我弟弟在家庭群裏發了一個消息,說隔壁鄰居家在吵架。一問原因,原來是鄰居借了別人的錢,現在別人找上門來要,鄰居不但不給,反而理直氣壯的說,我就不給,就不給。
當我聽到後,心裏當即打了個鼓,這種鄰居以後我怕是要躲了。不還錢還理直氣壯,這世界真的是太可怕了。
但是,世界雖然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可我們也不能自暴自棄隨波逐流。就像文天祥被元人逼迫時,他依舊堅守自己,最後留下遺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成;讀聖賢書,所學為何?而今而後,恕己無愧。”
所以,盡管我們身處泥潭,但我們依然可以選擇仰望天空,做好自己。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八拜之交第四拜,張元伯與範巨卿,重陽雞黍之舍命之交。讓大家看看,古人是如何堅守誠信。
一、誤功名而得知己,定雞黍而約重陽。在漢明帝時期,有一位秀才,叫張劭,子元伯。他是汝州南城人,今平頂山汝州市。家裏以務農為生,平日誌學苦讀,年三十五歲,未曾婚娶。而他母親年過六旬,全靠弟弟努力耕種,以供一家人吃喝。
當時恰逢漢明帝廣納賢士,於是張劭辭別老母親和弟弟,自己背著書囊前去東都洛陽應舉。那一日,張劭來到洛陽城外的一家客店,因為天色已晚,張劭暫時住在客店休息。結果到了深更半夜,隔壁房間不斷傳來微弱的痛苦呻吟之聲。
於是張劭連忙起身,叫來店小二詢問緣由。店小二說:“那屋是一位秀才,因為得了疾病,現在恐怕將要了。”
張劭急忙說道:“既然是一位讀書人,我們豈能見不救,我得去看看他。”
店小二說:“他得的是溫病,而且會傳染,我們都不敢去,秀才,我勸你也別去!”
張劭反駁說:“生有命,富貴在天,哪有疾病能夠勝人的道理,我必須去看。”於是張劭推門而進。
隻見屋裏那人,仰麵躺在床上,麵黃肌瘦,口中隻會叫喊救命。再環視周圍,房中書囊、衣服又都是去洛陽應舉的行頭。於是張劭說:“君子勿憂,我亦是赴京應舉之人,今見君病篤,我當竭力相救,藥耳粥食,我自供奉,你且寬心!”
那位秀才聽聞後,拖著病重的身體,勉強起身說道:“若您救得我命,定當厚報!”
隨即,張劭請醫生,買藥材,並供給早晚粥食,悉心照顧那位病重的秀才。數日之後,那位秀才的病情開始漸漸好轉,且慢慢地,他可以下床走動。於是張劭問秀才,您是因何困在此處?
那位秀才無奈的說:“我是楚州山陽人,姓範名式,字巨卿。年四十,以經商為業,自幼父母雙亡,但家中有妻子孩子。最近一段時間,我放棄經商,來洛陽應舉。沒想到途中害了疾病,以至差點在此處。隻是現在,我身體雖然好轉,但耽誤了您應舉的期限,實在愧疚。”
張劭說:“大丈夫以義氣為重,功名富貴,都是微末,何誤之有?”
因此,範巨卿與張元伯遂結為兄弟,情同骨肉。而因範巨卿年長張劭五歲,於是張劭拜範巨卿為兄。結義之後,他們二人朝暮相隨,不覺間就過了半年有餘。
這一天,範巨卿思歸,於是兩人結了店錢,欲要各自回家。由於兩人感情深厚,以至到分別時皆依依不舍。最後他們在酒肆共飲,隻見周圍黃花紅葉,裝點秋光,酒座杯間,又泛有茱萸之色。一問酒家才知道,原來今天竟是重陽佳節。
於是範巨卿說:“我自幼父母雙亡,屈身在商賈,經書雖然留心,奈何被妻子所累。萬幸賢弟有老母在堂,以後你母親,就是我母親,明年今日重陽節,我必到賢弟家中,登堂拜母,以表通家之好。”
張劭隨即說:“村落無可款待,倘蒙兄長不棄,當設雞黍以待,願兄長切勿失信!”
至此,兩人定下約定,待來年重陽,範巨卿至張劭家中,兩人以雞黍暢飲。後來有詩為證:“手采黃花泛酒卮,殷勤先定隔年期;臨岐不忍輕分別,執手相依各垂淚。”
但令張劭想不到的是,來年的這一等,竟然令他望眼欲穿。
二、張元伯殺雞待友,癡心苦等卻無望。且說張劭回到家中,拜見老母親。老母親說:“我兒你一去不回,期間又了無音信,真是令我牽腸掛肚。”
張劭說:“都是孩兒不孝,因為此去途中,在洛陽城外的客店裏,遇到了一位病重的秀才,都是我出手相救,才使他轉危為安。後來我們二人,因為誌趣相投,遂結拜為兄弟,以至在那裏多逗留了一些時日。並且應舉的日期,也不小心耽誤了。”
母親說:“功名的事情,都是命中注定,況且你遇到了一位講信義的朋友,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後來弟弟在農田裏忙完回家,聽聞此事,亦是為大哥張劭高興不已。
此後,張劭便在家中刻苦學習,攻讀史書,以充實每日平淡的歲月。不覺間,日子就又臨近了重陽節,張劭預先喂養一隻肥雞,然後又釀濁酒,以等待兄長範巨卿重陽佳節的如約到來。
轉眼到了重陽節那天,張劭早早便起床打掃庭院,為母親和範巨卿安置座椅,插菊花於瓶中,焚香祭拜,且又呼喚弟弟,殺雞做飯,以待義兄範巨卿到來。
母親說:“從山陽到我們這裏,山高路遠,相隔千裏,恐怕你的義兄範巨卿不會如約而至。不如我們等他到來之後,再做安排也不遲。”
張劭說:“我兄長範巨卿,是一個非常守信的人,我篤定他今日肯定會來。等他到來之後,見我們早已備好酒食,則彰顯我們也是守信之人;而倘若範巨卿到來之後,見我們再去準備,那就顯得我們不信任朋友了!”
於是母親說:“好吧,我相信我兒子的結拜兄弟,定是一個守信之人。”隨後便去煮食籌備。
那一天,天青日白,萬裏無雲,張劭整好衣冠,獨自站在門口眺望。到了中午,依然不見範巨卿到來。母親怕耽誤了農桑,遂使張劭弟弟先去田頭收割。
那滿懷期待的張劭,每每聽見村前狗叫聲起,便疾步前去查看,結果來回六七次,皆不是範巨卿。慢慢的,紅日西沉,明月當空,而苦等的義兄範巨卿,依舊未至。
夜深了,母親令弟弟去呼喚張劭:“你在這裏等的夠累了,今天範巨卿怕是不來了,要不你還是先去吃飯吧。”
張劭激動的說:“你怎麽知道範巨卿不來?如果今天他不來,我就誓不回去!”後來母親和弟弟又再三相勸,張劭始終不聽,待到更深,兩人隻能無奈地回去休息。
深夜,張劭獨自倚在門前,如醉如癡,稍微聽見風吹草動,便想是範巨卿到來,可是張望過去,又都不是。隻見夜空,銀河耿耿,玉宇澄澄,快到三更時分,連月光都沒了。隻剩一人,孤獨地守候著。
但張劭守候的,可能不是範巨卿,而是心中的那一個信字。張劭不相信,也接受不了,他的兄長會失約。
三、範巨卿以赴宴,為信義做鬼不惜。張劭等了一天,有些累了,但是一想兄長範巨卿深夜不至,心中頓時升起一股不安的情緒。按道理講,兄長不是無信之人,可如今未能如約而來,難道是遇到什麽麻煩了嗎?畢竟山陽到汝州,相隔千裏,路途遙遠,想到此處,張劭越發的惶惶不安。
正當張劭憂心之際,忽然見前方有一道黑影隨風而至。張劭當即仔細打量,一看竟是兄長範巨卿踏風而來。張劭頓時喜出望外,大禮參拜。
張劭說:“小弟從早晨開始在這裏等候,一直等到現在,我相信兄長肯定會如約到來。當初我們所約定的雞黍酒食,我都早已準備妥當,現在就等兄長到來開席!”
可是,夜色下的範巨卿並沒有答話,他隻是直步走進草堂,然後便開始沉默。
張劭笑容滿麵,指著座椅說:“兄長遠來,路途勞累,我專門為兄長準備此座位,請您上座。”
話畢,範巨卿還是一言不發,依舊沉默。
這時,張劭也發覺氣氛似乎有些不對,於是小心翼翼的問:“兄長是在責怪老母親未出來遠迎而生氣嗎?我現在就喚母親出來,還望兄長不要責怪!”
再看範巨卿,他在夜色中,用手遮住臉龐,竟是在不斷地輕聲啜泣。張劭於是焦急的說:“兄長是餓了嗎?要不您先吃飯,稍後我們再飲酒,您看怎麽樣?”
隻見範巨卿擺擺手,然後說到:“弟弟請後退,我現在已經不是陽人了,而是陰鬼。”
張劭頓時大驚:“兄長何出此言?”
範巨卿說:“自從與兄弟分別後,回去就被家庭的瑣事所牽累,於是沉溺於商賈之中,塵世滾滾,歲月匆匆,不覺又是一年。而曾經的雞黍之約,雖然時時掛心,可近日被蠅頭小利所羈絆,以至忘記日期。今天左鄰右舍,送來茱萸美酒,方才想起今日便是重陽。然而從山陽到汝州,相隔千裏,我必然是已經趕之不及。可如果不去,兄弟該會如何看我?又聽古人雲:“人不能行千裏,而魂能日行千裏,”於是我囑咐妻子後,便自刎而。也是因此,我才能化作陰魂來到此處,不至於失信賢弟!”
張劭聽聞後,悲痛欲絕,而後說道:“兄長何至於此,不就一個約定,就算不來,又能如何?隻要兄長平安無事,這又算得了什麽?”
範巨卿說:“自古皆有,民無信不立。是我忘記日期,失約在先,所以這後果,也需要我來承擔。萬不能因為我的疏忽,而辜負了賢弟對我的信任。最後,我希望賢弟能夠憐憫兄長,寬恕我輕忽的過錯。而且,我還有一個心願,那就是懇請賢弟,能夠暫時辭別母親,且不怕山高路遠,去山陽我家,見一見我的屍首,我也就能而瞑目了。”
說罷,範巨卿淚如泉湧,急忙向屋外逃去。而張劭見狀,亦急忙追趕,結果剛跑到門口,腳就踩到了青苔之上,以至摔倒在地。等再起身時,周身隻剩陰風拂麵,而兄長範巨卿早已沒了蹤影。
於是張劭,開始放聲大哭,幾至昏厥。後來有詩為證:“風吹落月夜三更,千裏幽魂敘舊盟;隻恨世人多負約,故將一見平生。”
四、結語:林薇因說過:“隻有心靈相通的人,才有共鳴看人世間的潮起潮落;隻有靈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內心的美麗。”
因為張劭信兄長,而範巨卿亦懂賢弟。所以他們二人,才會真誠相待,恪守約定。
那一夜,範巨卿走了,再也追不回來了。張劭雖然悲痛欲絕,但他最後還是忍住了悲痛。因為他還有一件事要去做,那就是去千裏之外的山陽,兄長範巨卿的家鄉,去那裏見兄長最後一麵,好讓兄長而無憾。
古有商鞅變法,一諾千金;今有借錢不還,理直氣壯。
我們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也要不回就沒打算還的錢。但即便生活很糟,我們依然願意使他變好。
正如郭德綱常說的一首定場詩:“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理會那些糟心的人,無論世界怎樣,努力做好自己便好。瀟瀟灑灑,誠實守信,仰無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我相信,這樣的你,一定是歲月靜好。
本人是曆史領域愛好者,後期會不斷創作關於曆史領域的文章,如果有覺得寫的不錯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紅色關注,後期小編會有更多的優質內容呈現,感謝支持。
【推薦閱讀】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八拜之交第五拜:羊角哀與左伯桃,二鬼鬥荊軻之舍命之交。
四大頂尖刺客,除了荊軻刺秦王,其他三位均獲得成功。你知道嗎?
自律三重境:劉邦臨大財不取,曹操處危難不恨,曾國藩於智拙律己
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純正史,接受質疑。)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