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2025年中國宏觀與政策十大展望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楊帆⠠於翔⠠瑪西高娃⠠遙遠⠠王希明

鄭辰⠠竇子豪⠠任柳蓉⠠李想⠠張黎陽

聯係人:陶然

過去的2024年極不平凡,為研判2025年中國經濟如何應對內外部壓力,我們給出了十大宏觀與政策展望。從外部看,中美關係擾動或主要來自外貿摩擦等經濟層麵,出口增速可能由正轉負,人民幣匯率或保持偏弱運行。從內部看,預計2025年經濟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長,名義與實際增速之間的偏離將有所收窄。我們觀察到,宏觀與政策的範式已發生顯著轉變:第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信用周期將迎來上行的新起點,“十萬億”化債方案將帶動地方財政壓力邊際緩解。第二,止跌回穩仍是地產政策的重要目標,政策仍處於密集出台和落實的窗口期,將圍繞推動供需相對平衡展開。第三,2025年經濟工作首項重點任務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財政支出已經從以投資為主轉向投資與消費並重,預計2025年政策將更大力度支持惠民生、促消費。第四,國企市值考核正式啟動,央國企主導的並購重組有望成為後續重點。

回顧2024,極不平凡。全麵深化改革揚帆啟航,9月後一攬子增量政策果斷部署,中國經濟運行呈現“前高、中低、後揚”走勢,預計全年增長5%左右。展望2025,風雨未停。外部不利影響加深,國內需求不足等問題依然嚴峻。作為“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2025年國際關係將發生怎樣變化?國內政策如何加力、改革如何發力?中國宏觀經濟能否乘長風破萬裏浪?圍繞上述問題,本文提出2025年宏觀與政策十大展望。具體如下:

展望一

2025年我國經濟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速,節奏上或呈現“U型”增長,名義與實際經濟增速之間的偏離將有所收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以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信號,我們認為,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將定在5%左右,並配套政策組合拳確保目標實現。節奏上看,預計2025年一季度經濟將受益於“9ⷲ4”以來一攬子政策拉動而取得較高增速,二季度經濟可能遭遇關稅等外部擾動而有所回落,但增量的對衝政策將逐漸落地,並帶動三、四季度經濟增速企穩回升,全年經濟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速。此外,財政協同貨幣政策顯著發力將帶動經濟運行升溫,物價水平將有所抬升,預計全年名義與實際經濟增速的偏離將有所收斂。

展望二

2025年廣義財政支出的增量與節奏均好於上年,預計赤字率上調到4%,支出向產業投資、消費和民生領域邊際傾斜,10萬億化債方案將逐步釋放地方財政空間,帶動地方財政壓力邊際緩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打破當前國內需求不足、應對未來潛在關稅衝擊的必由之路。具體來看:第一,廣義財政支出規模將顯著擴張。預計狹義赤字率或提升至4.0%,特別國債與新增專項債規模顯著高於2024年。第二,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以投資為主轉向投資與消費並重,特別是增強對消費和民生領域的支持力度。第三,十萬億化債方案基本可以托底2028年前隱債清零計劃的壓力,地方的“三保”運行將獲得兜底和改善,城投平台的融資情況也將取得邊際改善。

展望三

2025年貨幣政策的環境將持續保持適度寬鬆,降準和政策性利率降息幅度均有望超過2024年的100bps和30bps。

時隔14年我國再次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央行在2024年四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中也提到將擇機降準降息。降息方麵,2024年全年,逆回購利率、MLF利率和5年期LPR分別累計下調了30bps、50bps和60bps,預計2025年幅度可能更大。降準方麵,央行披露2024年9月降準後銀行的平均準備金率為6.6%,我們認為銀行穩慎經營需要維持的準備金率下限可能是5%左右,預計2025年可能會有較大的降準空間。除降準工具之外,央行還可以使用購買國債等方式投放長期流動性。節奏上看,降息降準可能會“以我為主”,在國內經濟增長動能階段性放緩時操作,匯率貶值應不會對貨幣寬鬆構成顯著約束。

展望四

2025年信用周期將迎來上行的新起點,社融增速或將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全年節奏,M1全年增速有望轉正。

在貨幣、財政和地產政策的支持下,持續近兩年的社融下行周期有望終結。第一,我們測算的廣義赤字將比2024年顯著擴張,可以直接推升社融增速,政府債發行節奏可能會適當前置。第二,2024年10月存量房貸利率已集中調整,預計居民提前還貸的情況將明顯減少。第三,2025年的信貸擴張需重點關注地產周期。我們預計樓市的止跌回穩會從一線城市開始,再逐漸向二三四線城市傳導,因此需要持續跟蹤複蘇情況。第四,央行從2024年4月開始加大“防空轉”力度,而2024年一季度信貸投放規模較高,因此2025年一季度基數較高,或拖累2025年初的社融同比讀數。此外,隨著化債資金逐步到位,企業資金流或出現改善,疊加禁止手工補息形成的低基數效應,2025年二季度開始,M1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長。

展望五

2025年中美關係擾動將以經濟層麵為主,宏觀政策發力可有效對衝擾動,中歐關係將更加務實平衡,全球南方合作將迎來新契機。

第一,中美關係方麵,預計俄烏衝突至少在2025年下半年才能逐步結束,特朗普與共和黨建製派圍繞外交和軍事問題的博弈也將激化,故2025年我國麵臨的外部壓力更多來自關稅等經濟層麵,而非戰略與安全層麵,發展與安全將得到更好的統一。因此,盡管特朗普加征關稅的節奏可能快於以往,但比起戰略與安全的壓力更容易對衝。第二,中歐關係方麵,中歐關係擾動根源於歐盟自身產業焦慮,在特朗普回歸背景下,歐盟或需尋求中歐關係的平衡,例如電動汽車關稅等問題仍有談判空間。第三,全球南方合作方麵,在中美占全球GDP比重達到曆史周期高位、貿易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度見頂的背景之下,企業出海是中國融入並擴大“一帶一路”和“大金磚合作”經濟循環的必然趨勢。

展望六

2025年人民幣匯率最大的風險因素仍來自外部擾動,對華加征關稅及強勢美元或使人民幣匯率大部分時間保持7.3-7.5的偏弱區間運行。

在曆史上,出口能夠通過影響國際收支影響人民幣匯率:一方麵,出口企業的結匯需求會形成對人民幣的購買需求,從而支撐人民幣升值,另一方麵出口保持較高增速也能對國內經濟基本麵形成支撐。根據PIIE的測算,在上一輪貿易摩擦中,美國對華整體關稅稅率從3%提高至將近20%,中國出口增速在2019年有所下滑,人民幣貶值壓力也相應增大。2018-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的惡化與緩和成為了匯率交易的主線,這期間在美元指數和國內經濟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從6.3貶值到7.0。展望2025年,人民幣匯率麵臨的較大風險來自海外潛在的加征關稅政策以及強勢美元。綜合來看,人民幣可能保持偏弱區間運行,階段性或貶值至7.5附近。

展望七

外需放緩和海外加征關稅或對出口造成雙重壓力,出口全年增速可能由正轉負。

根據曆史經驗規律推演,美國本輪主動補庫約持續至2024年四季度結束。2025年美國絕大部分時間可能先後處於被動補庫和主動去庫階段。曆史上我國出口增速和主要貿易夥伴加權PMI以及美國庫存周期存在緊密聯係,伴隨著2025年全球製造業景氣和美國補庫斜率的進一步放緩,我國外需的基本麵支撐也會減弱。短期來看,對我國出口增速構成較大擾動的是美國對我國加征關稅的落地情況。考慮到特朗普加征關稅大概率將采取“邊加關稅邊談判”的方式,2025年美國對華關稅稅率或會呈現階梯式的上升。

展望八

當前一線城市房價已經穩定,預計2025年中旬新一線城市房價止跌回穩。

當前地產的重要目標是止跌回穩,預計2025年中旬新一線城市房價止跌回穩,但其他城市房價止跌仍需時間。政策仍處於密集出台和落實的窗口期,核心邏輯是推動供需態勢相對平衡。具體可關注三個方麵:第一,減少供給,一方麵加大收購閑置土地,更好發揮土地儲備“蓄水池”作用和更好緩解房企資金壓力,另一方麵加大力度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緩解庫存壓力。第二,增加需求,預計未來政策將動態調整公積金貸款利率、商業銀行按揭貸款利率、住房限購等,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第三,新增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或會加快落地,貨幣化安置的模式或拉動地產銷售回暖。同時,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範圍從最初的35個大城市,擴大到近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未來仍存在加量擴容的可能性。

展望九

2025年經濟工作首項重點任務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預計政策將更大力度支持惠民生、促消費,全年社零增速有望回升到5%以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九大任務之首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具體可關注三個方麵:第一,2025年涉及以舊換新的特別國債資金額度或提高至3000億元左右,品類進一步擴圍,包括家電從8類增加到12類,國四標準燃油車納入報廢更新範圍,增加手機和家居家裝等其他品種,預計有效支撐全年社零增速到5%以上。同時,目前已經預下達810億元資金支持做好跨年接續。第二,地方消費券將開始擴圍到更多城市,由地方財政出資,與以舊換新政策形成互補。同時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和銀發經濟等創新消費業態,激活消費活力。第三,預計政策將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穩定居民收入預期,在根本上讓更多人敢消費、願消費。其中可能的政策包括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等。

展望十

2025年新一輪國企改革步入收官之年,市值考核將實質落地,央國企主導的並購重組或將成為主流。

截至2024年末,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完成70%以上主體任務目標,2025年將是衝刺之年、收官之年。一方麵,各項考核機製將進一步完善健全。經營績效考核更加注重企業現金流質量,市值管理考核將落實到位,並普遍推行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製度,以及鼓勵創新研發的長周期投入機製、寬容創新失敗機製等。另一方麵,央國企並購重組深化推進。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國有資本的“三個集中”,且國資委提出2025年其出資央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營收占比達到35%。展望後續,建議關注央國企在並購重組領域的“加減乘除”四條路經,包括傳統產業專業化整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外延拓展,以及新央企組建、資產劃轉或剝離等動向。此外,部分地方國資表態同樣較為積極,預計上海、深圳、川渝、安徽等地並購重組行動將更加密集。

風險因素

全球地緣形勢超預期惡化;國內宏觀經濟複蘇不及預期;國內政策出台時點或力度不及預期;數據測算過程可能考慮不全麵。

本文節選自研究部已於2025年1月8日發布的《政策組合拳係列之六—2025年中國宏觀與政策十大展望》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