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月21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南航物流”)主動撤回上交所主板IPO申請,成為繼、之後第三家衝擊資本市場的航空物流企業中的“折戟者”。這一事件不僅折射出當前資本市場監管風向的變化,也揭示了南航物流自身在分拆合規性、資金需求合理性等方麵的深層矛盾。
資料顯示,東航物流與國貨航分別隸屬東航集團、中航集團,與上市公司東航股份、國航股份為“兄弟公司”,分拆上市不涉及母公司盈利條件限製;而南航物流為南航股份控股子公司,直接受分拆規則約束。這一結構性差異成為南航物流IPO失敗的關鍵。
由於南航物流的上市模式為“上市公司分拆”,而其母公司南方航空自2021年至2024年連續四年虧損,累計淨虧損超500億元,不滿足《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中要求的母公司需“連續三年盈利”等硬性條件。
盡管南航物流2020年-2023年累計淨利潤超200億元,此前也因“曆史業績受不可抗力衝擊的情形”獲得申報受理,但由於監管趨嚴,且其分拆上市違反監管規則,成為終止IPO的主要障礙。
除了分拆上市的硬性條件不符,申請上市前的連續大額分紅也遭到市場詬病。
招股書顯示,2020-2023年上半年,南航物流累計現金分紅75.84億元,超過其擬募資額60.8億元。
證監會2024年發布的《關於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的意見》明確將“清倉式分紅”納入負麵清單,而南航物流的分紅比例高達53%,先大額分紅再大筆融資的做法,被市場質疑存在“圈錢”傾向。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東航物流2021年上市募資24.06億元,未涉及購機項目,資金主要用於物流網絡建設;國貨航2024年上市募資35億元,雖然其中29.9億元用於飛機引進,但其分紅比例遠低於南航物流。
此前,東航物流與國貨航已通過上市融資強化運力,而南航物流若無法重啟IPO,可能在國際全貨機網絡擴張上滯後,尤其在跨境電商物流等高增長領域麵臨競爭壓力,行業競爭格局或將重構。
未來,南航需借鑒東航、國航模式,將物流板塊股權劃轉至集團層麵再謀求上市,然而南航物流的高盈利能力使其股權調整難度較大。
航空物流行業的資本化進程將更依賴結構性合規與可持續增長敘事,而非短期財務紅利。對南航物流而言,如何解決暴露出的分拆合規性漏洞與資金管理爭議等問題,並更好的平衡股東回報與長期投資,將是其重返資本市場的關鍵命題。
注:本文創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