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後,意味著氣候將進入最寒冷的階段。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了解,中醫養生也把冬至作為最重要的節氣,冬至養生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麵,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就從衣、食、住、行四方麵,為您梳理冬至養生的注意事項。

衣冬保三暖:頭暖背暖腳暖
冬至是一年中之最寒冷的時令,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氣溫下降時,要及時添加衣物。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的人群更要注意。
冬至養生要做到“冬保三暖”,所謂三暖是指頭暖、背暖、腳暖。頭暖是指人的頭部,頭部若暴露在寒冷氣候環境中,會使血管緊縮,全身肌肉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腸胃不適等症狀。背暖是指後背,背與內髒相連,若收到寒氣襲擊,容易引起腰酸背疼、頸椎、腰椎等不適。還要注意腳部保暖,因為腳離心髒最遠,供血相對不足,溫度也較低,冬天在睡前可泡熱水腳來保暖。
食滋陰補陽減酸增苦
冬至進補是我國由來已久的民俗之一,易經中說“冬至陽生”,即是說陰極生陽,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前“三九”。入冬後,人體生理活動處於抑製狀態,新陳代謝也隨之減慢。冬令進補可使營養物質所轉化成的能量儲存於內體,以滋補五髒。
飲食方麵不可貪涼以利於養陰,宜減酸增苦以養心氣。可補充富含蛋白質、脂肪、糖份的食品,冬季寒冷,人體排尿增多,會流失部分的鈉、鉀離子,也應該相應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食補切禁迷信“晚補不如早補”,一般建議40歲左右開始進補是比較科學。
住藏精納氣早睡晚起
冬至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不可大汗淋漓。同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
行適量運動重在熱身
由於天氣寒冷,人體自然有惰性不願意運動,加上攝取的熱量會比平日裏高,久之容易長胖。我們建議冬至時節還是要適量運動,但切忌運動過量,特別是運動過後如果大汗淋漓,此時風邪極易入體,容易感冒生病。一般運動以額頭輕微出汗,身體感到溫暖即可。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人體的關節在冬季會減少分泌液,如果一上來就劇烈運動,關節得不到充分潤滑,很容易扭傷,甚至傷及關節軟骨,熱身運動可以選擇快走、關節操、慢跑等。
上一篇:IMF上調我國今年GDP增速至6.7% 專家:判斷符合實際|民間資本|利普頓|吳琦
下一篇:聯合國報告:中國吸引外資結構優化 多個行業加入去產能行列|外資|聯合國|報告